甘孜日報 2019年06月05日
◎宋殿儒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庇值轿逶卖兆语h香的時節了。每每這個時節,我都非常懷念家鄉那縷濃濃的粽香。
我的老家是一個山清水秀、且綠竹滿溪的小山村。每到五月的夏風吹過,家鄉人就會趁著麥子將要收割的空當兒,忙碌起端午節的粽子來。
端午節是家鄉人很重要的一個節日。這一天,鄉親們家里無論生活再艱難,都要想辦法湊足包粽子所需用的食材和筍葉。因為我們家鄉父老在端午節懷念的不僅僅是屈原,而且還有祖先。
我六歲那年,有一次爺爺奶奶在端午節,把煮好的第一鍋粽子獻給堂屋的一排畫像人物。爺爺奶奶把粽子獻到它們跟前后,就點燃了三根木香,很嚴肅地雙膝跪地喃喃地說話。至于爺爺奶奶說了些什么話,我聽不清楚,也沒有想去知道,只是雙眼緊緊地盯著畫像面前的那些粽子。
奶奶的話說完后,就招呼我們去吃畫像們吃過的粽子。
待我們幾個娃兒吃飽了粽子的時候,才會顧及到先前在畫像前獻粽子的事兒來。我們會纏著爺爺追根問底,無奈的爺爺這個時候才會講關于端午節的事情來。爺爺說,端午節主要是祭奠一個叫屈原的好人。說,這個屈原原來是古代一個國家的大臣,他愛國憂民,經常為了國家和百姓的利益向皇帝進言??墒钱斔膰颐媾R被別國侵吞的時候,一意孤行的皇帝就是不采納他的建議,并把他趕出朝堂,上了一個國家說客的當,最終皇帝被困,亡了國家。后來,報國無門的屈原,就在流浪的極度困苦中投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他死去的那一天,朝大江里撒大米,和一種用大米做成的粽子。慢慢的,屈原的愛國情操被更多地方的人所頌贊,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他死去的農歷五月五日那天家家戶戶包粽子,以此來紀念他的愛國情懷。后來隨著人們世代的傳承,祭奠屈原就變成了一個固定性的文化節日,祭奠的性質也慢慢的得到了進一步升華,成為人們秉持愛國操守、傳承正能量陽光文化的祭祀活動。因而,在祭奠屈原的同時,也把自己的先輩列入其中。
后來我長大了才明白,我們的鄉俗是多么的高尚純美。他們祖祖輩輩沒幾個文化人,可能說不清楚他們心上要表達的事情,可是精神行為已經給我們后人帶來了莫大的精神財富。
在家鄉的端午節里,絕不僅僅是為改善一下,吃一頓改樣飯,而是融入了豐富而高尚的美德傳承。就像端午的祭祀,實際是在告誡后人要做一個有愛國憂民情懷的人。
因為家鄉人的端午注重了精神文化傳承,所以就格外的隆重。每到端午節鄰近的時候,各家各戶都要利用勞動間隙,到老家的竹園里去采集寬大的筍葉,互相調劑包粽子的糯米、小米、紅豆等食材。因為那是個生活極其困難的時代,哪一家都不可能儲存下來包粽子所用的一應糧食。但是鄉親們在端午節的時候會體現出格外的大度,互相補缺,互幫互助,贏得圓滿。
鄉親們包的粽子一般有三種。一種是三角形的糯米棕子;一種是圓柱形的小米棕子;一種是用大米和小米大棗混合而成的方型粽子。特別是這種混合型的方粽子,格外的有講究,因為這種粽子不是拿來祭祀的,而是實實在在讓人吃的。我們家鄉人也把這種方型粽子叫作粽子饃,因為它剝開筍葉后,就實實在在的是一塊發糕類的饃。這種粽子有甜味兒的和咸味兒的兩種。個別有肉的家庭,還會參進去一些肉末,吃起來既有粽香又有肉香,也是我小時候最愛吃的一種粽子。
可惜的是,離家幾十年了很少能吃到家鄉的這種方粽。有時候在城里,我也學著去做那種粽子,可怎么也做不出兒時家鄉的那種味道來。因而我就每每到了端午節就會非常的想念家鄉,想念兒時端午難忘的點點滴滴。
前一段,老家的二嬸電話說,她端午節要來我居住的城里看自己的孫子,順便給我捎些家鄉的粽子來,我高興得大半夜都睡不著,我不厭其煩的給二嬸打了三個電話,我要二嬸一定給我做點粽子饃。二嬸聽了就在那邊嘿嘿笑,回我說,“當年你想盡一切辦法要考上大學,離開咱這個窮山溝,可現在老了卻后悔了吧?”
其實說心里話,真的是想家了,還有那么一點后悔……端午的頭天晚上我做夢回到了當年,當年的二嬸還是鄰村的一個很秀氣的姑娘,可是一陣門鈴的叫喚,夢里的這個大姑娘就變成了站在我面前的老太婆了。二嬸一臉微笑地看著我驚異的臉,沒等我開口,那滿滿的粽香就飄進了的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