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 2019年06月05日
今年,全國全面打響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的四川,圍繞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展開了一系列緊鑼密鼓的行動。目前,四川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推進情況如何?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下一步又將如何推進?
昨日上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第2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目前全省已經出臺了包括劣Ⅴ類斷面整治、重點小流域整治、瓊江流域攻堅、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等14個專項行動方案,通過狠抓問題整改,保持執法高壓態勢,長江保護修復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經初步測算,1—5月,全省87個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75個,占比86.2%,同比上升4.6個百分點,高于國家考核要求(80.5%)5.7個百分點,無劣V類水質斷面。
四川啟動14個專項行動
“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在生態環境部印發落實《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8個方案的基礎上,我們結合四川實際,研究出臺了14個專項行動方案。”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岳東介紹,這14個專項行動方案包括涉水污染防治類10個、涉大氣污染防治類2個、涉生態保護類1個、涉固廢污染防治類1個。
作為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的重中之重,10個涉水污染防治將瞄準哪些問題?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按照部署,通過實施劣Ⅴ類斷面整治、重點小流域整治、瓊江流域攻堅、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業園區治理、“三磷”整治、飲用水水源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主要水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將對長江流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來一次大排查、大體檢、大整治,從根本上消除長江污染隱患,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其中,劣Ⅴ類斷面整治行動以基本消除我省長江流域劣V類水質國省控斷面為核心,計劃到2020年底國省控斷面基本消除劣V類水質。為把好污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閘口”,四川啟動入河排污口整治行動計劃通過2年時間全面摸清四川段長江干流和岷江、沱江、嘉陵江、赤水河4條支流入河排污口底數,并將長江干流和岷江、沱江、嘉陵江、赤水河4條支流兩側現狀岸線為基準向陸地一側延伸2公里納入排查范圍。重點小流域整治行動則以23條重點小流域水質達標為目標,著力解決重點小流域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計劃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重點小流域整治目標。
沱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
歷時3個月,由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組織實施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中披露了長江經濟帶11省市的生態環境問題,其中披露四川省20個生態環境問題,目前這些問題整改情況如何?在昨日的發布會現場通報,四川專門組織7個現場核查組,對照曝光問題現場核實,督促指導整改,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4個,其余正在抓緊整改中。
同時,參照國家工作模式,組織對19個市(州)173個點位進行暗訪拍攝,制作四川生態環保警示片,第一批排查出包括城鎮基礎設施類、生態破壞類、畜禽養殖類、工業污染類等方面的168個問題。針對國家移交的20個生態環境問題和這168個問題,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研究制定了《四川省長江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方案》,目前正按程序報批。
“通過不斷明察暗訪、對超排偷排漏排等突出環境違法行為嚴懲重罰等等措施,上下共同努力,今年長江保護修復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李岳東表示,經初步測算,1—5月,全省87個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75個,占比86.2%,同比上升4.6個百分點,高于國家考核要求(80.5%)5.7個百分點;無劣V類水質斷面。其中,沱江流域水環境質量同比改善明顯,16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III類)斷面14個,占比87.5%,同比上升31.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全省空氣質量總體有所改善,優良天數率為86.7%,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48.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6%。區域性污染天數同比減少8天。成都平原地區優良天數率為84.4%,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5.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6.1%。
22個縣(市、區)“一對一”結對攻堅
四川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堅形勢嚴峻。在發布會現場,四川省經信廳、四川省住建廳、四川省農村農業廳也分別就污染防治相關戰役推進情況進行通報。
其中,3輪“散亂污”企業整治專項督查,實現全省21個市(州)全覆蓋,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完成整治30936戶,成都平原8市完成整治26608戶,完成率99.23%。在城市黑臭水體的治理上,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103個黑臭水體納入全國監管平臺。至4月底, 10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已竣工84個、完成81.6%,其余19個正穩步推進、計劃年底竣工17個。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上,全省183個縣全部完成禁養區劃定完善調整,劃定禁養區1.58萬個。
接下來,四川又將怎么啃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的“硬骨頭”?記者了解到,四川在全國率先提出污染防治重點縣“一對一”結對攻堅,目前已經印發《四川省污染防治重點縣(市、區)結對攻堅工作方案》。
“根據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情況,結合各地在水、大氣、土壤、農村面源、固體廢物、重金屬等方面污染情況,明確自貢市貢井區、綿竹市、蓬溪縣、威遠縣等22個縣(市、區),作為全省污染防治攻堅重點縣,對其實施重點督促、指導和幫扶。”李岳東表示,確定結對單位后,充分發揮省直相關部門政策優勢、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術特長,明確8個省直部門牽頭,組織四川大學等6所高校,以及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5個科研院所參與結對攻堅。
結對攻堅將解決哪些難題?據悉,結對攻堅后,原則上工作組將每月到重點縣進行實地指導,幫助其精準識別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協助提供技術指導、強化整合資源力量,“目的就是要幫助找準癥結、精準發力,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示范引領,以點帶面,助推全省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李岳東如此介紹。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