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区视频,亚洲午夜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成人澳门

  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小作坊”成了扶貧“大車間”

甘孜日報    2020年07月14日

村民在藏香皂車間包裝產品。

◎色達縣融媒體中心 尼公 蘇婷 四郎志瑪 文/圖

在色達縣康勒鄉的汪扎一村,村民們世世代代以放牧為生,收入來源單一。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各項扶貧政策落地生根,汪扎一村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脫貧致富路。

在海拔3740米、占地面積230平米,總投資50萬元康勒鄉藏尕專業制售合作社(藏尕在藏語中寓意為“愛干凈”之意),一排排整齊擺放的藏香皂展示著當地牧民脫貧致富的豐碩成果。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藏尕民族手工藝制品受到了越來越多社會人士的青睞。為保障合作社有序、高效、安全生產,合作社廠區分別設置了藏皂生產廠房、原材料儲藏室、成品儲藏室、冷藏室、員工休息室等獨立分區。

村民修呷的家就在藏尕合作社廠區附近,自合作社開辦以來,她便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上班時間她就到生產車間學習手工制作藏皂,目前她已經能夠獨立完成藏皂的生產制作,3個月就領取了6000多元工資。修呷家有4口人,以前收入來源單一,除了采挖銷售蟲草貝母,幾乎沒有其它收入來源,再加上父親年邁體弱,哥哥身體殘疾,家里就靠國家的政策和修呷一人來維持生活。修呷表示,自己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這一切都非常感謝黨和國家。在合作社工作,不僅學到了一技之長,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同時還能照顧家人。

在汪扎一村,像修呷這樣“背靠合作社大樹好乘涼”、解決了生產生活后顧之憂的村民還有許多。據了解,為讓汪扎一村的貧困戶能夠多渠道增收致富,合作社以傳承涵養特色,以創新尋求發展,從原材料到外包裝都融入了傳統藏族文化,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從藏醫四大古經和《度姆本草經》《秒音本草》《宇妥本草》《藥名之海》中學習藏藥知識,反復進行大量試驗,選用優質藏藥材,并采用天然牦牛奶、色達沙棘、色達大蒜、藏藥材等制作了6款特色藏皂。從當地群眾手中采購原材料,可以解決一部分群眾增收問題。同時,合作社還通過收益分紅讓群眾再次得利,讓產業扶貧變為“造血式”扶貧,生產小作坊變成了扶貧“大車間”。

“對于我們牧民來說,平時除了蟲草和貝母以外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建了手工藏皂合作社,我們就給合作社提供酥油和牛奶,增加了不少收入。”康勒鄉汪扎一村村民花扎說。

有了脫貧政策的扶持和當地村民的積極參與, 藏尕專業制售合作社從產品生產到包裝銷售,實現了從無到有,一步一步逐步發展完善。合作社前期訂單銷售采取以購代銷方式,以“四進”方式進超市、學校、賓館和單位,在全縣大力推廣。同時,合作社還積極與縣電子商務中心、金馬眾創空間、縣產業扶貧辦等部門單位對接,投放廣告牌、制作宣傳手冊并依托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在美拍、抖音、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傳媒軟件上宣傳和銷售。現在,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作坊”,于去年10月成功申報了“四川扶貧”集體商標。手工藏香皂不僅成為了汪扎一村群眾增收致富的拳頭產品,也成為了色達縣“福地·色達”的特色產品之一。

“我們的目前已簽訂金馬眾創空間35萬元,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5萬元及縣教體局8萬元,共計48萬元的藏香皂手工藝品訂單已按時按質按量完工。截至目前,合作社累計實現收入73025元,汪扎一村人均達到了161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僅在合作社解決了就業問題,還可以在年底分紅,成功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我對合作社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手工藏香皂今年預計將為村集體增加60萬元收入。”康勒鄉汪扎一村第一書記李吉宏說。

正如藏尕專業合作社的宣傳標語“一村一品重發展,產業扶持解民憂”一樣,發展民族手工藝和脫貧攻堅的深度融合帶動了汪扎一村村民穩定增收,逐步實現了村強民富的美好愿景。



  • 上一篇:道孚縣全力做好易地搬遷 “后半篇文章”
  • 下一篇:摘掉“窮帽”幸福來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宕昌县| 年辖:市辖区| 永修县| 南和县| 炉霍县| 津市市| 阿克苏市| 汉阴县| 祁连县| 修武县| 卢湾区| 阜康市| 乌审旗| 阿克苏市| 五莲县| 丽江市| 罗平县| 依兰县| 东台市| 隆林| 麻栗坡县| 海南省| 张掖市| 紫金县| 班戈县| 凤凰县| 大足县| 思茅市| 武邑县| 蒲江县| 通州市| 南充市| 葵青区| 青川县| 科技| 大化| 黄大仙区| 东光县| 尼玛县| 洪江市| 丹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