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区视频,亚洲午夜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成人澳门

  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構建智慧教育新模式

甘孜日報    2017年07月27日

——我州教育信息化工作倍受世界矚目

色達小學生正在上美術課。

色達學生正在上計算機課。

   ■本網記者 陳楊

   一千多年前出現的茶馬古道,將中國的茶葉等商品經我州運到西藏,繼而到南亞和西亞,播撒文明、傳播和平,繁榮了沿途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文化;如今,一輛輛滿載貨物的卡車,往返穿梭于國道317線和318線,緊密了包括我州在內的地區與南亞和西亞等地的聯系……在今年召開的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為了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我州與世界再一次深情相擁。

   應者云集,全球矚目。79日、10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政府共同舉辦的2017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在山東青島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大會主席希瑪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主席沃布斯等眾多教育界、IT界大咖出席本次大會。大會以“2030年教育議程下的教育信息化發展”為主題,交流和分享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發展、信息通信技術等信息化手段推動教育可持續發展。

   教育資源不均衡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難題,好學校、好教師成為落后地區的稀缺資源。在大會論壇上,州教育局總督學何光良向來自全球80多個國家、地區的行政官員、專家學者、校長和教師代表分享了甘孜智慧教育發展經驗,倍受大會關注。

   全國藏區僅我州參與論壇,全省僅有我州和成都武侯區參加。

   “我與孟加拉國、以色列、印尼、英國的專家學者、校長和教師代表分別發言,”12日,何光良表示,與會人員多次對我州教育信息化發展所取得的成績給予雷鳴般的掌聲。

   我州是全國地域面積特別大、人口密度特別低、公共服務供給特別難的邊遠民族地區。長期以來,受自然環境較差、社會發育程度較低、經濟發展較為滯后等多種因素影響,全州民族教育發展非常緩慢,在全省乃至全國一直處于教育最落后的狀態。近年來,我州緊緊圍繞“創建藏區一流人民滿意教育”目標,大力實施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創造性地推進寄宿制教育、藏漢雙語教育、遠程網絡教育等特色辦學模式,實現普及教育全面提升、公平教育全體享受、優質教育全域覆蓋,全州民族教育得到長足發展。針對我州辦學理念落后、教學方式簡單、教育教學水平低下的實際,我州從2012年開始,舉全州之力推進“智慧甘孜教育”建設,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民族地區教育短板問題”工作中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先后承辦了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現場會和全國邊遠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現場會。

   教育信息化 實現優質教育共享

   為充分利用發達地區優質教育資源和技術優勢,縮小我州與發達地區、州內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近年來,我州依托發達地區名校開展“內地優質帶動州內優質”遠程網絡教學;依托甘孜州康巴網校開展“州內優質帶動州內薄弱”遠程網絡教學。形成互補,協同提升我州教育教學質量。

   “內地優質帶動州內優質”遠程網絡教學其核心就是將發達地區(以四川成都為主)優質學校(前端學校)的文化內核、課堂實況、發展元素等實時采集,通過衛星網和互聯網實時傳輸到我州各學校(遠端學校),遠端學校根據實際進行實時運用。目前已經形成依托成都市機關第三幼兒園為前端學校開展州幼兒園“觀摩式”遠程網絡教學,依托成都市實驗小學為前端學校開展甘孜州小學“植入式”遠程網絡教學,依托成都七中育才學校為前端學校開展甘孜州初中“錄播式”遠程網絡教學,依托成都市第七中學為前端學校開展高中“直播式”遠程網絡教學。

   目前,全州已有95所學校開展遠程網絡教學,其中開展幼兒園觀摩式教學學校20所、開展小學植入式教學學校37所、開展初中錄播式教學學校31所、開展高中直播式教學學校7所,開設網班914個,網班學生38343人。

   “州內優質帶動州內薄弱”遠程網絡教學其核心是將貼近全州農牧區學校、教師、學生的本土優質教學資源,通過分類錄制、分類傳輸、分類運用,從而促進州內各縣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推行優質課程資源智能化傳播、雙語學科遠程教學和素質教育網絡課堂(講座)。其做法是在州內優質學校設立導播中心,采用全自動智能化錄播系統,向州內薄弱學校實時傳播各學科優質課程資源。目前,已經錄制編輯優質課程資源5500余節。針對我   州實際,開發英、藏、漢三語讀本和藏語文網絡教學資源,將這些資源錄制成優質視頻課件,通過甘孜智慧教育云平臺向邊遠農牧區師生共享。目前,各學段雙語網絡教學資源基本滿足全州雙語教學需求。聚焦學生健康成長,開辟德育、安全、法制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網絡課堂(講座),形成與常規教育互補的立德樹人氛圍。

   一位色達縣的牧區藏族教師說:“能通過網絡觀看和學習到自己民族語言的優質課程感到無比快樂和自豪,感覺自己插上了仙鶴的翅膀飛到了遼闊的知識海洋。”

   “互聯網+教育” 教學水平大提升

   開展遠程網絡教師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無疑是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

   目前全州已建主播教室46間、遠程教師培訓室544間。過去兩年,全州開展了校長、班主任、學科教師“三支隊伍”每天一小時網絡視頻培訓700余節次,培訓教師17.5萬人次,實現了教師全員遠程培訓。通過培訓,校長    學校精細化管理能力有所提高,班主任班級管理方式方法有所改進,學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有所提升。來自最邊遠的石渠縣的一位校長說:“通過‘三支隊伍’中的校長培訓,使我的教育觀念煥然一新,找到了更好的學校管理辦法,這些辦法已經運用到了日常管理中,感覺非常奏效。”

   我州運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時空限制,開展網絡協同辦公、遠程協同管理、遠程網絡教研、異地同步賽課、網絡信息交流咨詢、遠程視頻培訓等教育業務,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教研、師資培訓、學校管理、公眾傳播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構建了“互聯網+教育”核心體系。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州成功構建了甘孜智慧教育“123”模式總體架構:

   ——建設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是甘孜智慧教育云服務中心(簡稱甘教云)。該中心基于教育城域網,集成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兩大資源,形成“上接國家和省教育平臺、下聯州內各級各類學校”的云服務數據庫和信息樞紐中心。

   ——搭建兩類平臺。創建“內地優質帶動州內優質A平臺”,就是依托發達地區“名校”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帶動州內優質學校發展。創建“州內優質帶動州內薄弱B平臺”,就是依托州內優質學校錄制優質教育資源,通過網絡平臺向全州邊遠農牧區學校共享,達到引領邊遠農牧區學校共同發展的目的。

   ——創建三級形態。州一級創建“康巴網校”云平臺,將其建成專門承載州一級教育信息化功能運轉的智慧教育云平臺。縣一級創建“智慧教育中心”,主要承擔縣(市)級教育部門管理、督導和服務縣域內學校信息化建設任務。校一級創建“數字化校園”,主抓信息化技術裝備和資源運用。

   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配合優質的教育資源,促進了全州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線率、初中升學率逐年提高。2012年,康定中學應屆高中直播教學班一名學生被清華大學錄取,實現了甘孜州本土培養清華學生零的突破。2016年中考,初中網班畢業生平均成績達到505分(總分750分),創歷史新高。

   如今,網絡班和云班已成為我州學生向往的課堂。教育信息化彌補了州內教師走出去培訓的難題,幫助我州培養了一大批教育技能和教學水平快速提高的教師。同時,素質教育網絡課堂創新了德育形式,遠程網絡教學促進了邊遠民族地區孩子與內地孩子的交流、交往和交融,民族教育在教育信息化的支撐下猶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抓住并利用好“互聯網+教育”這個入口,民族教育就有機會借助現代科學技術,超越教育發展的一般性規律,在較短時間內迎頭趕上內地的先進教育水平。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作為聯通沿線各國民心的教育交流,正在集中發力,使“一帶一路”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 上一篇:國家、省相關部門調研我州自然資源產權改革
  • 下一篇:“快樂假期 消防隨行”夏令營活動閉營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市| 庄河市| 独山县| 明光市| 忻州市| 利川市| 林口县| 十堰市| 疏勒县| 高安市| 安岳县| 福州市| 峨眉山市| 合山市| 永昌县| 北票市| 横峰县| 务川| 阿克苏市| 泸西县| 通化县| 西乌| 呈贡县| 盐亭县| 巴中市| 瑞昌市| 中西区| 凤阳县| 梓潼县| 汉阴县| 行唐县| 兴隆县| 本溪市| 平乐县| 军事| 浦县| 湟源县| 黔江区| 龙江县| 林芝县| 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