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7月19日
◎劉志杰
跑好四川未來五年“接力賽”,保安全是底線要求,必須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提高治理現代化水平,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發展和安全如同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沒有安全就難有發展,沒有安全感更難言人民的幸福感。中國和其他許多國家的實踐表明,“不發展有不發展的問題,發展起來有發展起來的問題,而發展起來后出現的問題并不比發展起來前少,甚至更多更復雜了。”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體現了長遠眼光和務實態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保安全更顯重要。
四川是經濟大省和人口大省,在全國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成渝地區要“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把四川農業大省這塊金字招牌擦亮”“科學有序推進水能資源開發”等要求,明確了四川在國家安全體系中的戰略地位。建設推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樞紐,成為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戰略支撐,打造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的戰略基地,筑牢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屏障,鞏固實現穩藏安康的戰略要地,無不承擔保安全重任,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四川的殷切期望,要求我們拿出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落實保安全的底線要求,為國家各項工作的穩定推進提供支撐。
把保安全作為底線要求,是基于時與勢的判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底線思維,指出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未來五年,四川發展既面臨和全國一樣逆風逆水的風險挑戰,也面臨自身自然災害頻發的安全壓力。把保安全的工作思路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有效防范和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對四川尤為重要。
堅定落實保安全的底線要求,必須要有“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黑天鵝”“灰犀牛”來臨時,不會通知任何人,但并非意味著不能預防和應對。任何事情發生均有前兆,要防患于未然,在隱患排查上再提升,“拉網式”“地毯式”全覆蓋風險排查整治,最大限度補齊短板消除風險;要在完善預案上再提升,無論是應急質量、反應速度、處置方式,都要提前思考、提前布局、提前演練;要在責任落實上再提升,確保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堅定落實保安全的底線要求,更要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提高治理現代化水平。保安全底線,既要保經濟安全社會穩定,也要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疫情反復的威脅,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要求我們抓發展和保安全兩個能力必須統一,抓發展才能給社會安穩的預期,更多發展成果也能運用于保安全上。在防范化解風險時,除了夯實“人防”,也要優化相關“技防”平臺;強調相關部門應急能力,也要織密管理網絡,提升各部門間互聯互通能力,此外還要強化法治建設,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打好配合戰。只有這樣,全社會一起織密防護網絡,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才能更好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每個黨員干部都要樹立高度責任感,勇于擔當、敢于斗爭,知重負重、攻堅克難,不負人民重托,不辱時代使命,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不斷贏取新的勝利,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