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醫改經驗引全國關注
9月8日上午,國務院醫改辦、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北京舉辦深化醫改經驗推廣新聞發布會,四川省衛生計生委作為唯一的省級單位,就全省分級診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互聯網+醫療等在大會上作經驗介紹。
四川是全國第二批醫改綜合試點省,也是率先進行經驗推介的省份。
全面實施分級診療 “看病難”開始緩解
自2014年8月至今,四川全面實施分級診療已近兩年,全省醫療服務出現了四個可喜變化——
城市大醫院“看病難”開始緩解。省市級大型醫療機構門(急)診量較分級診療實施前同比下降了8個百分點,出院人次增長幅度降低了7.88%。
基層“守門人”作用逐漸恢復,全省縣域內就診率已達87.72%。
醫療費用過快增長得到遏制。省市大型醫院門診次均費用、縣級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次均費用上漲趨勢出現逆轉,分別下降0.17%、0.78%、4.74%。
新農合醫保基金運行安全穩定。新農合住院實際補償比提高0.5個百分點,達到63.5%。
省衛生計生委表示,四川將進一步健全分級診療制度政策體系,以糖尿病、高血壓和結核病等慢性病為突破口,出臺慢性病分級診療試點指導意見。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付費、按服務單元付費等復合型付費方式。
強基層:職稱晉升“雙軌制” 培養全科醫生1.7萬人
為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四川專門出臺了《激勵引導教育衛生人才服務基層的實施意見》和《加強衛生計生隊伍建設的意見》。人社、財政等部門優化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金計提辦法,對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實行“雙軌制”。衛生計生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城鄉醫院對口支援管理和醫務人員培訓力度,全省累計下派醫務人員1.9萬余人,診治群眾585萬人次。全省建成住院醫師規培基地61個,累計招生2.1萬余人。累計培養全科醫生1.7萬余人。
下一步,四川將繼續大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促進更多醫學畢業生就業,推進醫師依法依規多點執業,積極引導已退休的學科帶頭人、業務骨干到民營醫院或基層醫院再就業。強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和崗位培訓。提升系統內執業人員待遇的公平性,提升基層衛生計生人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提升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服務基層的效益性。
未來“互聯網+醫療”服務 會更好監管會更準
為加快“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四川著力“搭建一個平臺,成立兩個中心,構建三項制度”。
在全國率先建成“健康四川”便民服務云平臺,接入350家醫院、導入7000萬份健康檔案、每月提供90余萬個號源。建立了四川省互聯網醫療管理指導中心,設立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省人民醫院兩家省級互聯網醫療中心。建立了備案制度、CA認證制度和患者實名預約及就診記錄保存制度。
去年9月以來,全省網上預約掛號495.3萬人次,線上支付179.6萬人次,檢查檢驗結果查詢334.7萬人次,遠程會診、影像和心電診斷82.7萬人次。
加快推進綜合監管平臺建設,實現對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為的精準監管是四川下一步目標。同時,四川還將加快推進居民健康卡普及應用,推進省內就醫“一卡通”;推進大數據分析利用,強化健康醫療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究,制定行業標準與規范,推動省級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和云平臺建設。(記者 石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