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7年01月04日
2017年看點
○全國將在85%以上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將達到30%以上
○將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將降低到30%以下
公立醫院改革持續拓展深化、增加100個分級診療試點城市、醫保覆蓋率達95%……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入第八個年頭,醫改已從打好基礎轉向提升質量、由單項突破轉向綜合推進,直面體制機制的深層頑疾,統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為13億人民帶來“健康紅利”。
從2017年序幕拉開,到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時,再到“健康中國”的2030年,醫改這個民生熱點有哪些改革讓我們期盼?
分級診療
目前,分級診療已在200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陸續鋪開,全國超過一半的縣開展基層首診試點,縣域內就診率達80%以上。
國務院《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2017年,我國將在85%以上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城市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就診人次占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的比重明顯降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達標率將超過9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將超過65%。
到2020年,分級診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機制逐步健全,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到2030年,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合理就醫秩序,全面建成成熟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
家庭醫生
作為撬動分級診療“生銹的齒輪”的重要推動力,家庭醫生是患者“看得好病”的基礎環節。國務院醫改辦印發《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基本醫療服務涵蓋常見病和多發病的中西醫診治、合理用藥、就醫路徑指導和轉診預約等。
到2020年,力爭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與居民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到2030年,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健全“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15分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圈基本形成,基層普遍具備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能力。
全民醫保
我國通過職工醫療保險、新農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建立了一張覆蓋全國96.5%的醫療保障網。2016年底,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已通過初步驗收。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大病保險制度,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公平性顯著提升。
2030年,全民醫保體系將成熟定型,醫保管理服務體系將完善、高效,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保險和商業健康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得以健全。
醫藥控費
要讓廣大老百姓看得起病,關鍵是理順藥價。
國務院印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17年,我國將破除以藥補醫,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將降低到30%以下,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到2020年,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將下降至28%,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下降至25%左右。同時,有關部門將加強對藥品價格和高值醫藥耗材的價格監管,建立藥品價格信息檢測和信息公開制度,從源頭卡住“水分”黑手。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