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舒文 周莉) 群眾工作全覆蓋以來,巴塘縣先后啟動實施“陽光暖心工程”、“防災減災千萬工程”,廣辟就業門路,多渠道促進社會閑散青少年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該縣出臺創業基地公益性崗位政策,建立創業基地114個,將2012年前畢業的大中專生、“9+3”畢業生、照顧健在烈士配偶的后代、三個純牧業村的鄉村醫生、代課老師等382人安置到創業基地公益性崗位,截至目前,發放創業基地公益性崗位工資201.57萬元,繳納社會保險163.5萬元。并對登記在冊的實現二次就業的16人兌現1.28萬元的創業獎勵金。
先后選派40名社會閑散青年,分批次送往四川元貞國際機械培訓學校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裝載機、挖掘機操作相關知識培訓。對培訓合格者納入公益性崗位,安置在防災減災應急搶險隊。
通過就業招聘網、定期提供就業服務、創建見習基地等形式,發布求職信息7條,實現創業1人,2014屆未就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以上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5名。加強小額貸款與創業培訓有效結合,截至目前,向15人發放小額貼息貸款30萬元,并向符合條件的1名高校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成功創業補貼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