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区视频,亚洲午夜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成人澳门

  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理塘縣切實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紀實

《甘孜日報》    2014年11月07日

■ 葉強平
  前幾年,居民很難吃上新鮮蔬菜,牦牛肉也只能銷售季節上市……
  而如今,“本地產”蔬菜已占市場三分之一并逐年增加,牦牛系列產品熱銷……
  這種局面的改變緣于理塘縣大力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為增強發展后勁不斷“掛檔升級”。
  理塘縣是全國120個、全省10個、全州5個重點畜牧業大縣。全縣擁有天然草地1346萬畝,農耕地6.4萬畝。前幾年,理塘縣農牧產業處于“靠天吃飯、靠天養畜”的局面,農牧產業發展水平還很低。近年來,理塘縣結合區域發展定位,因地制宜地提出“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提升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發展戰略,緊緊圍繞“特色、效益、示范、帶動”這個中心,在省道217沿線大力打造生態特色農牧產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重點規劃實施“一帶(特色優勢農產品種植帶)、二區(高原畜種、草種繁育試點示范區)、三中心(川西北沙棘繁育種植中心、高寒花卉繁育種植中心、中藏藥材繁育種植中心)、  四基地(特色畜種繁育養殖基地、抗災保畜打貯草基地、優良牧草示范種植基地、生態觀光旅游基地)”,用三年時間,建立起萬畝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示范園區,推進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變。
  理塘縣地處高寒,自然環境惡劣,受氣候條件制藥,種植業結構單一,糧食作物主產青稞、小麥、洋芋等,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困難。但該縣特殊的氣候和豐富的光熱資源是青稞、馬鈴薯、反季節蔬菜的最佳種植區之一。近年來,經過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新措施,該縣在省道217沿線的甲洼鄉(距縣城28公里)試種反季節蔬菜、綠色青豌豆、藏蘿卜、藏元根等特色地方品種,種植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在甲洼鄉建立特色優勢農產品種植帶,作為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先行示范區。緊緊圍繞創建“百千萬”工程(百畝蔬菜、千畝油菜、萬畝青稞)大力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以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為載體,農業科技三大行動為抓手,建立青稞、油菜、蔬菜高產示范生產基地3.8萬畝。理塘縣已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基地4.46萬畝。大力推廣機械耕種制度,完成機耕2.65萬畝,實現機播1.9萬畝,良種覆蓋率達92.1%,實施測土配方施肥5萬畝次。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示范,在雄壩、甲洼、拉波建立瑪卡、藥材種植基地200余畝,大棚蔬菜、菌類種植基地20余畝。
  理塘縣牲畜品種有個體變小、體重減輕、生產能力下降的趨勢,畜群結構也比較單一,嚴重制約了畜牧業的發展。該縣選擇交通方便,自然條件、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示范推廣作用性強的康呷抗災保畜打貯草基地作為高原畜種試點示范區,建優良牧草種子繁育基地2000畝。引進適應高寒牧區氣候特點的九龍牦牛種牛50頭,與優選本地基礎母牛進行改良,同時引進西門塔爾種牛凍精與優選本地基礎母牛進行試點改良,園區建設內容包括牛舍、種畜活動場、配種室、分娩室、飼料加工房、草棚等,購置相關的儀器設備設施等;建立牦牛本品種選育基地1個,牲畜改良點85個。
  近幾年來,理塘縣大力開展草業建設,重點打造康南優質牧草種植基地綜合示范區建設,基地自啟動實施以來,積極推廣良種良法,目前已建成披堿草、燕麥種植基地2000畝,2013年收獲存貯青干草40萬公斤,牧草種籽1萬公斤。康南優質牧草種植基地已成為該縣乃至甘孜州康南地區重要的抗災保畜打貯草基地。在禾尼、曲登等牧業鄉實施了人工種草工程。每年無償幫助牧戶實施人工種草和草地補播均在5萬畝左右,其中:人工種草1萬畝,戶營打貯草基地2萬畝,草地補播2萬畝。有力地帶動了牧戶自行開展草補政策人工草地建設10.12萬畝。在該縣已基本建立了全縣以戶為單位的戶營割草基地,以村或聯戶為單位的村級打貯草基地,以縣為中心的抗災保畜打貯草基地,形成了以戶、村、縣三級的草產業鏈,涌現了一批種草專業戶,大大增強了抵抗雪災的能力,正逐步走出牲畜“夏飽、秋肥、冬瘦、春死亡”惡性循環的怪圈,為促進高寒草原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
  理塘縣已扶持建立年生產能力達500噸牦牛肉系列產品龍頭加工企業—高城鵬飛公司,鵬飛牦牛肉產品取得QS認證,生產的牦牛肉產品已營銷至成都、重慶等省市,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的畜產品加工體系。引進培育以高原生態蔬菜、菌類、藥材為原料,以低溫凍干技術(簡稱FD)為加工為手段的—理塘縣世界高城天然食品有限公司,項目以”公司+基地+農戶”的開發模式,通過租賃承包方式流轉土地6500畝,依托圣地農莊種植無公害蔬菜、馬鈴薯、青稞、中藏藥材、優質牧草等2200余畝。理塘縣發展規范了牦牛養殖、油菜種植專合組織6個,帶動農牧戶2000戶增產增收。積極扶持“藏家樂”、“牧家樂”、“自駕車營地”等旅游接待服務設施發展,引導牧民從事旅游接待及旅游商品加工,有力地促進了牧民轉產轉業和增收致富,初步改善了農牧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以10戶牧戶為主體組建的“理塘大河邊吉祥牧場專業合作社”,正在全力打造的集全域旅游、美麗鄉村、農牧現代為一體的家庭式牧場。像他們一樣把民族文化旅游與生態旅游緊密結合,以牧旅結合的方式,國道318線的“所波騎友之家”已初具影響力,年收入達26萬元。
  通過“建基地、主支柱”和產業結構的深入調整,農牧產業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促農增收。2013年底全縣各類牲畜存欄31.3萬頭(只、匹),糧食總產1.23萬噸。農牧業生產總值3.16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928元。
  縣委副書記曾維勇說:“要實現農牧業現代化,必須結合我縣地處國省主干道的區位優勢,緊緊依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現代生態特色農業綜合示范區建設,提升現代農牧業發展水平,增加農牧民收入。
 
 
  • 上一篇:道孚縣多措并舉狠抓黨報黨刊征訂工作
  • 下一篇:得榮首張“先照后證”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北区| 新乡市| 江西省| 华宁县| 琼中| 建水县| 应城市| 满城县| 莲花县| 扶沟县| 钦州市| 尉氏县| 墨脱县| 崇左市| 芷江| 庄浪县| 海原县| 抚宁县| 惠州市| 永清县| 鄂托克前旗| 鄂温| 霞浦县| 松江区| 广丰县| 永年县| 新丰县| 城口县| 淮阳县| 辽中县| 乌兰浩特市| 铁力市| 三都| 嫩江县| 吉木萨尔县| 望都县| 松江区| 高淳县| 西乡县| 平谷区| 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