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員正在開展田間教學。
■ 葉強平 文/圖
2016 年,理塘縣圣地農莊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將正式啟動,這標志著該縣農副產品的附加值會得到提高。
近年來,理塘縣以產業培育為抓手,突出重點、突出特色、突出效益、突出民生,努力拓寬農牧業增收渠道。緊緊圍繞創建“百千萬”工程(百畝蔬菜、千畝油菜、萬畝青稞)大力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以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為載體,建立了覆蓋上、中、下木拉等鄉的青稞基地,雄壩、藏壩等鄉的瑪咖、黃芪中藏藥材種植基地,拉波、麥洼等鄉油菜基地,甲洼、上木拉等鄉的蔬菜生產基地共計3.8萬畝。示范基地內農業機耕率達42.3%、機播率達30.3%,良種覆蓋率92.1% ,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5萬畝次。
緊緊依托資源優勢,加快建設了飼草料基地、特色畜產品養殖及生產加工基地。在濯桑建設了康南優質牧草基地2000 畝,村級圍欄割草地2萬畝,戶營打貯草基地5萬畝。初步建成了“縣、村、戶”三級飼草料生產基地。在奔戈建立了牦牛、藏羊選育繁殖基地,保障了特色優勢畜種繁衍發展。完成了草原鼠蟲害治理300萬畝次,恢復植被1000畝;全面落實國家草原生態獎勵補助政策,實施了428萬畝草場禁牧補助、632萬畝草場平衡獎勵,兌現了11107戶草原畜牧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
加快了市場主體培育,緊緊把握“集約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方向,積極培育和發展農牧業市場主體,持續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在征地、財稅、信貸和扶持政策方面大力支持鵬飛牦牛肉食品公司、圣地農莊擴能改造和市場開拓,在牦牛羊肉、瑪咖、蔬菜、食用菌等方面打造出一批主導產業突出、規模效應明顯、帶動增收效果顯著的農牧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鵬飛牦牛肉、圣地農莊瑪咖、香巴拉蟲草為代表的拳頭農產品。加快培育壯大專業合作組織,在企業的帶動和市場的驅動下,積極引導和鼓勵農牧民按產業鏈、產品、品牌等組建專業合作社。目前,全縣專業合作社已達9個,入社成員300余戶,涉及牦牛養殖、油菜蔬菜種植、農機服務、牧旅結合現代家庭牧場。農家樂、牧家樂和騎游之家、民居接待等達到50余戶,牦牛銷售經紀人20余人,種糧大戶30余戶。加快培育市場競爭力。積極為企業提供生產經營、產品開發、品牌創建、市場開拓等指導咨詢,幫助鵬飛公司設立品牌農畜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圣地農莊建立蔬菜銷售市場。積極推進科企對接,切實解決農畜產品加工領域的技術難題。鼓勵加工生產企業打“高原牌、生態牌”,以品牌爭市場、以效益促發展。
加大了農牧產業龍頭企業的引進和扶持力度,積極幫助高城鵬飛牦牛肉食品開發做大做強做優,現公司已發展成年加工銷售風干牦牛肉、金絲肉干系列產品500噸,總產值3000多萬元的畜產品龍頭加工企業,生產的牦牛肉產品已營銷至成都、重慶、廣州、西藏等省區市,帶動該縣2000多牧戶發展牦牛養殖,實現了牧民人均增收600元。2013年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了以高原生態蔬菜、菌類、藥材為原料,以低溫凍干加工技術(簡稱FD)為手段的——理塘縣世界高城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以從事種植、養殖、生態觀光、休閑體驗、農畜產品加工、商貿流通為一體的農、牧、旅高科技農業綜合開發企業。通過兩年的建設與發展,公司已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流轉土地6500畝(期限30年),成立了圣地農莊專業合作社,安置本地農民群眾進場務工40余人,引進農業技術人才 10名。建立了蔬菜、馬鈴種薯、瑪咖和藥材種植基地4000余畝,2015年實現農業產值1000萬元,完成加工產值600萬元,銷售收入達1800萬元。圣地農莊“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種植模式,網絡化的市場銷售模式,有效地輻射帶動了周邊鄉村200余戶1000余農民群眾種植蔬菜和瑪咖,預計戶平增收2000余元。通過高城鵬飛和圣地農莊引資建設,目前該縣基本形成了以“公司+ 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真正實現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