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電 在石渠縣,被稱為“蟲癌”的包蟲病長期以來侵蝕著農牧民身體健康。當地通過醫療救助、安全飲水及犬只管理等措施,打響了包蟲病防治攻堅戰。
石渠縣是四川省海拔最高的縣,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人口約10萬。由于自然環境和生活習慣等原因,石渠縣是我國包蟲病高發地區之一,當地患病人數占四川省包蟲病患者的總數45%以上。
在石渠縣格孟鄉格貢2村,26歲的迪卡和16歲的妹妹知第均是包蟲病患者,她們的母親2年前因包蟲病離世。迪卡說,這是自己第二次染上包蟲病,之前曾做過一次手術。
迪卡即將迎來她的第二次手術,而妹妹知第病情較輕,靠著政府提供的免費藥物保守治療。如今,像迪卡這樣的包蟲病患者,手術階段都將享受2.5萬元費用減免,其余費用按醫保規定報銷,特別困難的患者還將得到政府民政醫療救助。
記者在格貢2村村口看到,一道半人高的綠色柵欄保護著一處泵房免受牲畜侵擾,里面是剛投入使用的一口包蟲病防治井。村民尼偉正拿著塑料桶,從防治井里接水,然后倒入身旁的洗衣機。“以前吃水,我們是從附近的河里背過來,洗衣服也在河邊。去年7月份政府新修了這口深水井,方便了附近20多戶村民用水。”尼偉說。
據了解,水是包蟲病傳播的重要渠道,為了保證安全用水,從飲水源頭切斷傳播渠道,石渠縣內184口新安全井去年底已全部投入使用,累計解決了6.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石渠縣副縣長朱小林介紹,為了解決包蟲病防治人手不足難題,政府從每個村挑選出一名年輕人,組成專門隊伍,負責全縣169個村、社的派藥和衛生宣講工作。
22歲的多尼是石渠縣尼呷鎮城關二村的一名驅蟲員,每月10日是他上門服務的日子。“我們去村民家中,把藥派發給他們,并講解包蟲病的危害和防治要求,同時監督給狗按時服藥。”多尼說。
石渠縣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鄒斌介紹,包蟲病是畜源性疾病,大多數家畜都易感染包蟲病,但包蟲病只從狗等犬科動物傳染給人,人不會傳染給動物。“牧區包蟲病防治最重要就是對犬只實行規范管理。”
“石渠流浪犬和染疫犬較多,給包蟲病防治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朱小林說,2015年冬天,石渠縣政府組織千余人,對全縣境內25000條狗進行摸底調查和建檔。縣財政支付和墊資共計417.6萬元,用于實施犬只掛牌登記和規范管理工作。
據四川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省將包蟲病防治工作納入富民安康、改善民生、民族地區發展等工程。為提高包蟲病防控能力,中央和四川省逐年加大財政投入,10年已累計投入逾3億元。2015年4月,國家又下達了1.18億元的甘孜州包蟲病專項防治資金,建設治療研究所、動物防控實驗室、12個縣的集中屠宰場以及石渠、理塘、色達三縣的飲水源地保護和安全飲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