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縣狠抓生態文明建設記
■記者 唐闖
九龍縣位于我州東南部,地處長江主要干流雅礱江上游的高山峽谷區,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50.7%。今年4月,對九龍縣極高的森林覆蓋率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果,國家林業局高級工程師楊繼平深表感嘆:“沒有想到,九龍縣的生態保護意識如此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得如此出色。”
根據專家計算,有林地比無林地每公頃多蓄水20噸,林地只要有1厘米的枯枝落葉層覆蓋,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減少94%,水土保持效果比裸地提高44倍。“具體到九龍縣而言,做好森林保護工作,就是在落實國家的生態保護戰略,就是在踐行生態報國的理想。”該縣林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九龍縣根據州委、州政府“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的要求,圍繞群眾切身利益,以縣境內豐富的森林資源為載體,積極開展生態保護工作。
鞏固已有生態資源
自實施天保工程以來,九龍縣對480萬畝森林面積進行了有效管護,與18個鄉鎮林業站簽訂了目標責任書;與9個林場、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有163名林業職工簽訂了森林管護合同;與全縣17個鄉鎮59個行政村194個村民小組簽訂了集體公益林森林管護責任書;與8300余農戶簽訂了集體林公益林森林管護合同。截止目前投入森林管護資金9558.3萬元,兌現集體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1082.91萬元。
在公益林建設方面,該縣累計完成公益林建設48.343萬畝,其中:完成人工造林面積9.318萬畝;完成飛播造林面積7.381萬畝;完成封山育林面積31.644萬畝。共計投入公益林建設資金3429.6萬元。同時,該縣投入資金448萬元,有效改善了林分結構,穩定了森林生態群落。
該縣積極增強林業應急處置能力,做好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物疫情監控、涉林安全穩定工作。提升林業科技支撐層次,加快適用技術普及,提高良種繁育能力,推進林業信息化建設。同時還組織精干力量,加大對違規征占林地、亂砍濫伐、偷拉盜運林木案件的查處力度。受理各類涉林案件7起,查處6起,沒收木材8.106立方米,挽回經濟損失1萬余元,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發展生態產業富民增收
保護和擴大已有生態資源為九龍縣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培育生態循環經濟,撐起了保護傘。生態成果開始逐漸養民富民,當地群眾生態保護積極性被充分調動。
依托優質生態氣候和生態資源,九龍縣積極發展小雜水果產業。截止到目前該縣種植核桃4.67萬畝,掛果1.63萬畝,年產核桃567噸。
目前,九龍縣已建成投產的林產品加工企業兩家。祥瑞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主要深加工農副產品:純凈水、核桃乳、核桃油,同時還附帶本地松茸、花椒、木耳、綠色肉禽等特色農副產品的加工銷售,形成了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化生產鏈,帶動農戶520戶。雙富花椒油加工專業合作社,主要加工農產品:注冊商標“乃渠”花椒、花椒油系列產品,已建成標準化花椒油加工生產一條線。在七日村自建花椒種植基地400畝。直接與農戶簽訂合同200戶。
同時,九龍縣還積極建設茶葉產業基地3450畝,生產茶葉成品10000余斤,實現產值800萬元,項目鄉鎮人均增收560元。
生態成果反哺,助民增收,更堅定了該縣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該縣林業相關部門繼續加大生態保護宣傳力度。每年春季,該縣都要組織各黨政機關、社會團體積極參與義務植樹活動,為生態環境再添一點綠。據統計,該縣累計參加義務植樹人數達到50萬人次、植樹280萬株。
目前,在我州大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的大好形勢下,九龍縣又依托豐富獨特的生態資源,加大投入,整合縣境內獵塔湖、伍須海、日魯庫等優質旅游資源,培育戶外探險體驗旅游目的地,并結合這一發展規劃,積極打造湯古鎮風情旅游鎮,帶動縣境內旅游業發展,吸納更多群眾就業致富。在呷爾鎮查爾村,該縣依托森林資源,發展梅花鹿養殖、觀光休閑產業,相關項目正在建設。
談到九龍縣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成果,該縣分管生態建設負責人告訴記者:“九龍在生態環境建設、改善環境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已屬于過去,而今九龍縣正以嶄新的姿態,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為實現偉大中國夢,建設生態文明、和諧幸福新九龍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