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色縣)今年以來,色達縣念好“三字經”,促干部駐村脫貧見效。
圍繞“細”字,突出引領解民憂。突出思想轉變、自力更生這個核心,注重發揮干部主導、群眾主體作用,依托農民夜校、群眾大會等有效載體,將全縣“五個一”責任主體、鄉鎮黨委、派員單位的工作職責細化到季度、月、周,細化工作目標任務、內業資料管理、工作督查3個方面的措施,把部門業務工作、脫貧攻堅、宣講整治推動成效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考核的重要內容,讓考核標準更細、考核指向更準、考核措施更實,促使干部沉入基層、融入群眾,問冷暖、聽心聲,搭建出干群經常聯系的“連心橋”。
把握“深”字,突出問題量民情。突出干部深不下去、困難解決不了這個“頑疾”,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量化到村工作天數,細化到村工作內容,采取村兩委負責人、鄉鎮黨委書記、縣級聯系領導“三簽”模式固化監督制約機制,建立健全各貧困戶基本情況、困難訴求、解決責任數據庫,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跟進督查實施流程管理,促使干部真正用腳丈量民情、用心感悟民憂,找準找實困難問題,靶向施策解決問題,在促使干部從不想、不愿、不會做向能干、會干、干成轉變的同時,把各項工作往深處推、往細處做。
彰顯“實”字,突出實干解民困。針對全縣各貧困村實際,突出項目、問題導向,在項目規劃、項目爭取、項目實施、項目監督4個方面用力用勁,通過干部駐村編制、項目單位駐村勘察、專業部門實地復驗相結合的方式,先行先試建立各貧困村項目規劃儲備,在重點推進“摘帽”村項目實施的同時,整體推進134個行政村各項事業發展。探索實施8個牧區鄉鎮在縣城、洛若發展集體產業,通過政府主導修建、依托企業經營、收益群眾享受,打捆產業發展資金,實施“抱團取暖”工程,讓扶貧資金發揮實實在在的效益、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