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向東 嚴吉科)我州始終堅持“五條紅線”、遵循“七個必須”、落實“十大工程”,加力助推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三化”聯動發展。
堅持五條紅線:一是堅持規劃紅線。著眼未來50-100年編制全州產業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制定重大旅游項目設計方案。二是堅持人口紅線。按照人本性、特色性、原生性原則,將未來50-100年重要景區總人口密度控制在適度范圍,嚴控大幅增加。三是堅持土地紅線。結合農牧區改革,嚴格宅基地、自留地、未利用地“三塊地”的管理。制定未來50-100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控用地規模,實現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四是堅持建設紅線。嚴控旅游景區開發建設和旅游活動的規模,確保不超過旅游區的環境容量;建筑物必須與周圍自然景觀和環境相協調。五是堅持生態紅線。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嚴禁盲目性開發,嚴懲掠奪性開發,把生態修復計劃納入項目建設計劃,確保有挖必復、有采必復。
遵循七個必須:一是必須突出山地旅游的定位。突出山地旅游的定位:自然、古樸、文化;總體要求:弄干凈、搞整齊、有文化、出品位。二是必須體現地域特色。始終將全州旅游作為一個整體,突出各區域特色,按照景城一體、景村相融的建設思想,注重城鄉建設與景觀形態的和諧統一,與地域特點和本土文化的有機結合。三是必須切實抓好環境美化。注重城鎮、鄉村的特色打造,狠抓綠化、美化,加大城鄉環境衛生及秩序整治。四是必須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在開發和建設中必須充分考慮環境容量和公共設施的承載力,最大限度的保護生態環境。五是必須注重旅游商品開發。將“非遺”文化、傳統農特產品、民族民間手工藝品古為今用,開發出獨特的、附加值較高的旅游商品,培育知名品牌,使旅游商品成為甘孜旅游經濟的重要支撐。六是必須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加快智慧甘孜、智慧旅游建設,注重群眾的教育培訓和宣傳引導,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和水平。七是必須確保實現旅游富民的目標。通過發展全域旅游,帶動群眾圍繞旅游發展餐飲、住宿、加工、銷售等產業。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契機,全面開展土地、房屋、建設用地、宅基地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努力促進農牧民增加財產性收入。
落實十大工程:一是“最后一公里”暢通工程。按照景區—城鎮—通道的旅游目的地體系,優先規劃建設旅游干道(通道),形成便捷通達的旅游環線。開通康定機場、亞丁機場直航客源城市,形成空中旅游環線。圍繞康定機場、亞丁機場建設自駕車租賃服務中心,為游客提供異地租車、落地自駕的新型服務。加快推進城市客運中心建設,規范縣城出租車運營市場,盡快開通康定至海螺溝景區旅游專線。二是旅游目的地建設工程。以州文旅集團為主要平臺,聯合縣一級國資公司,引進社會資本,整合資源、整體規劃、整體打造環貢旅游圈、環亞丁旅游圈北部旅游區。三是“藏區旅游精品線路”工程。緊扣全省藏區旅游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疊加省、州政策、項目、資金力量,全力抓好五條精品線路涉及的景區、城鎮、村寨等產品打造,提升旅游要素保障。四是“317、318最美景觀大道”工程。整合國道317、318線最美景觀大道沿線所涉及的項目資金,打造旅游集鎮,建設美麗新村,完善沿線游客咨詢服務、應急救援、停車場等基礎及配套服務設施。在沿線設置攝影觀景平臺,規劃建設自駕車營地,對沿線景區、鄉鎮、村開展環境衛生和市場秩序進行綜合整治。五是旅游廁所建設工程。重點抓好景區、城鎮和國道317、318沿線旅游廁所建設。按照旅游廁所建設標準,統一使用國際通用的旅游廁所標志。六是旅游信息化工程。結合“智慧甘孜”建設,建設數字景區,構建旅游綜合信息體系、旅游電子商務體系、行業管理智能體系、公共服務智能體系,逐步提高旅游信息化應用水平。七是“景區城市”工程。規劃和完善提升城市品味,使城市具備旅游集散中心、接待咨詢服務、交通組織形式等功能,兼顧好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和游客需要。八是“旅游鄉鎮”工程。實施城鎮風貌改造,完善交通、能源、供排水、垃圾污水處理、急救中心等市政配套設施;因地制宜打造自然相融、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外觀風貌,以觀光、集散、旅游服務型為主導產業的旅游鄉鎮;圍繞旅游需求,加大對農牧民就業培訓,擴大就業,實現增收。九是“幸福美麗新村”工程。因地制宜打造示范新村、扶貧新村、移民新村、旅游村寨、牧民新村,加強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和完善服務功能。十是“最康巴”系列工程。開展“最康巴”特色名店評選活動,“最康巴”旅游商品培育,“最康巴”放心旅游購物點評選,“最康巴”特色餐飲的研發,提升旅游產品和商品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