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三区视频,亚洲午夜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成人澳门

  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無邊光景處處新

《甘孜日報》    2016年08月09日

——我州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戰略紀實

石渠縣蔬菜大棚生機盎然。

丹巴縣甲居藏寨吸引眾多游客。

瀘定村民種植的蔬菜喜獲豐收。 
    ■ 謝臣仁 記者 田杰 馬建華 陳楊
    5月20日,色達縣歌樂沱鄉切柯村黑木耳種植實驗基地,1000根菌棒規范擺放,村民吉哥正在噴水作業。那菌棒上朵朵綻放的菌蕾,正滋生著村民們致富奔康的美好愿望。
    奔康前行路,增收何所倚?
    產業富民首當先。產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脊梁,是群眾奔康的重要依托。只有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戰略,農牧民群眾才能真正擺脫貧困、實現小康。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憶往昔,經風歷雨歲月稠;看今朝,萬紫千紅風光秀;展未來,借勢騰飛上層樓。我州富民產業正駛上快車道,迎著旖旎春光急速前行。
    鋪天蓋地上規模”  致富路子多起來
    5月24日,色達縣翁達鎮翁達村俄色茶基地,在明媚陽光下,一株株綠色的生命迎風舞蹈。村支書擁燈絨告訴筆者,翁達村生長野生俄色茶,但未形成產業,村兩委帶領群眾參觀了爐霍縣的俄色茶產業發展后,決定依靠本地資源,走“人工種植+野生采摘”的產業發展道路,現在已經種植俄色茶20畝,加上野生俄色茶,該村形成了40畝俄色茶產業規模,為村民找到了一條增收門路。
    其實早在翁達村之前,俄色茶就“風靡”甘孜,在康定、道孚、甘孜、新龍、白玉、色達等6縣,雪域俄色茶基地已陡增到了4萬余畝規模,“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使得規模效益即刻顯現:僅2015年就新增5000多個就業崗位,從業人員年均收入上萬元;僅爐霍縣16個鄉鎮3000多農牧戶今年增收達350萬元,人均增收突破了500元。
    從一枚小茶葉,到一個富民的主打產業,二者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距離就在一念之間,那就是致富意識,那就是產業意識。
    形式單一,體量小,有的地方甚至無產業可言,大部分農村牧區,農牧民仍然過著“靠天吃飯、靠天養畜”的傳統農耕游牧生活,這是我州前幾年產業發展的客觀窘境。
    要想擺脫困境,發展產業是“華山一條道”。我州提出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戰略,堅持“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產業發展思路,切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富民優勢。優先發展旅游業,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游客接待量、旅游總收入均較2015年翻一番;有序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加快推進水電資源開發,積極發展太陽能等新能源;有序發展優勢礦產業,加強礦產資源勘探、保護和優勢資源開發,努力打造中國鋰都;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按照“一圈一帶一走廊”布局,建成特色農業和林業產業基地各100萬畝,大力開發“十大”特色產品;加快發展特色中藏藥業,構建種植規模化、研發系統化、服務特色化、市場國際化的中藏藥產業化格局;加快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積極建設國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著力構建“一園三區”產業布局;實施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以擴大服務消費帶動消費升級,引導消費向智能、綠色、健康、節能、安全轉變。
    自然賜予甘孜大美山水。旅游業是甘孜的“主打”產業。旅游開發,不是海螺溝、稻城亞丁兩個4A級風景區的“雙星閃耀”,更是全域開發,產業延伸,全域惠民。康定市瓦澤鄉營官村海拔3440米,坐落在距離新都橋鎮3公里的國道318線兩旁,沿線10多公里因景致迷人,被譽為“攝影家的天堂”。目前,全村發展民居接待,全村有接待戶40余戶,星級鄉村酒店2家。去年,全村共接待游客50余萬人次,解決本村就業100余人,實現旅游收入近1000萬元。今年行情更好,村民甲瑪說:“一到旅游旺季,幾乎家家戶戶住宿就會‘爆滿’。我們民居接待戶年均收入在16萬元以上,鄉村酒店最高收入達60萬元以上。”
    無獨有偶,雅江、理塘、道孚、丹巴等縣,無不充分利用“路沿”優勢,開發民居接待,興辦藏家樂,把“靠路發路財”做到極致。
    不只是旅游一枝獨秀,特色產業異彩紛呈:理塘縣的牦牛養殖、瀘定縣水果和蔬菜種植、康定的菌類種植……我州堅持“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理念,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產業富民挖“窮根”,我州富民產業“鋪天蓋地”,呈現“井噴”式發展。
    開花結果出效益  百姓錢袋鼓起來
    產業好不好,富民“尺子”去衡量。
    雅江昆地生態農業合作社采取股份制, 44戶村民籌資100萬元入股,建起80畝生態農業基地,今年產值達到80萬,村民收益比以往翻番。村民變“股民”,黃土生黃金。村民春蓮說,這種入股模式好,比自己種植的收益高多了,而且不用承擔任何風險,“希望基地越來越好,這樣以后我們每年能分到的錢也更多。”
    同樣是土地上做文章,色達縣旭日鄉江達村將100畝土地流轉給云南圣鑫源農業開發公司進行蔬菜種植,村民除了能獲得700元/畝的土地租賃費用,還有60名村民獲得務工崗位,領取到120元/天的務工收入。“我家4畝地流轉給公司,每年有2800元收入,自己在基地打工,有三萬多收入,更關鍵的是,我學會了蔬菜種植技術,這對我們以后發展產業很有好處。”村民加巴在獲得豐厚收入的同時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富民產業的發展,讓群眾收獲“真金白銀”,享受產業發展帶來的獲得感和“安心感”, 產業“紅利”帶動千家萬戶參與到產業發展中。
    金馬草原是上天賜予色達的豐厚禮物。地處金馬草原的色達縣色柯鎮解放村借鑒學習青海、紅原等地發展畜牧業的先進經驗,采用政府籌資,牧民入股融資的方式,在色柯鎮建起了3個以生產經營奶制品和畜副產品為主的“生態畜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 “3個生態畜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186戶牧戶參與入股,總投資518余萬元配套建設了暖棚、廠圈、防疫巷道、水井、貯草棚、生產用房等占地面積達3500平方米的基礎設施和300畝割草基地,購買了100頭生產牦牛,目前運作良好,市場供不應求,合作社的股民們每股每年能分到1500元的紅利。”解放村支部書記俄日說。
    在情歌故鄉康定,“張大哥”、“李大姐”們并非唱著永遠不變的醉人情歌,她們更是在產業富民中譜出新曲,唱響歡歌。“等明年大櫻桃掛果了,我們的生活就好了。”5月22日,望著地里的一排排大櫻桃樹,康定市姑咱鎮羊廠村村民李通燕滿懷憧憬。隨著該市“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產業發展,特色產業正在一步步點亮該村村民的脫貧夢。根據該市實際,康定已建成農業科技示范園2個、特色標準化種養殖基地7個,發展青稞、水果、蔬菜、菌類等特色農業基地8.7萬畝,培育“青藏谷地”“打折渚”等龍頭企業27家、專合組織188個、種養大戶114戶;去年該市農牧民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元,同比增17.1%。
    富民產業開花結果出效益。今年,我州將全面建設旅游目的地、產品、品牌、應急救援“四大體系”,力爭接待游客126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5億元;力爭農作物播面達到130萬畝,建成特色農業產業基地50萬畝、特色林業產業基地6.3萬畝,加快構建“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的立體生態格局;加快發展特色中藏藥業,力爭藥材種植2.5萬畝,制劑產量達到200萬噸,中藏醫藥業實現增加值8億元。
    以往是“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現在是“一方水土富了一方人”。 我州以增收為核心,以規模為基礎,以科技為支撐,以農業高產高效為目的,多渠道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資產性收入,走出一條因地制宜、多元發展、全面見效的產業富民路子。
    創建品牌上層樓  “圣潔甘孜響起來
    5月7日,“圣潔甘孜”走進上海。國道318線的起點在上海,甘孜也在國道318線上,兩地雖相隔千里,卻有天然的淵源和深厚的友誼。但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聯誼之行”,更是“圣潔甘孜”優質品牌的精彩亮相。近年來,我州大力實施“圣潔甘孜”區域公用品牌發展戰略,“圣潔甘孜”作為甘孜州公用商標,受到世人青睞。
    叫響甘孜品牌,與發展富民產業同等重要。走什么路,比如何走路更要緊。在新的發展階段,究竟該怎樣謀篇布局,將甘孜特色產業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呢?州委、州政府在思考——僅僅停留在農牧業領域抓農牧業,難以實現農牧業產業現代化。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牧業,才是破解農牧民增收難題的關鍵。找準我州農牧業與工業最緊密的結合點,加快構建以農副產品和畜牧產品加工為主體的經濟體系,形成以工業帶動農牧業、工業和農牧業互促的發展格局。
    康定情歌牧人有限公司是我州一家大型畜產品加工企業,公司成員有爐霍綠色食品開發總公司、甘孜縣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甘孜州牧人信息中心、雪牦牛酒業有限公司、牧人草坪中心、康定牧人奶業、甘孜州牧工商總公司等。生產開發有“跑馬山”牌多種干熟肉制品及分割牦牛肉、羊肉和具有藏民族特色的“康定情歌”牌青稞酒、牛羊頭角裝飾工藝品、奶制品等。5月28日,在公司牛羊肉食品加工廠打工的康定縣農民趙五哥告訴筆者:“我們一個月的工資3000多元,一年下來,錢掙的不算太多,但跟城里上班的人也差不了多少,還能照顧家。所以說,甘孜州牛羊養得越多,公司規模越大,我們越高興。”
    思路越打越開,辦法越想越多。2013年8月3日,雅江縣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松茸之鄉”稱號。如何重建雅江松茸的“地理坐標”?怎樣打造“藏區一流”食用菌產業大縣?如何讓養在“深閨”中的山珍走向世界?雅江在思索之中付諸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該縣引進企業,投資1.6億元,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啟動建設以松茸為主的食用菌產業園區。目前,雅江年產松茸1500噸,年收入過億元,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出口量占70%以上,山珍憑借互聯網“遠嫁”山外甚至日、韓等國家和地區,雅江松茸真正實現了走向世界。同時,雅江正著力建設面積165公頃、總投資20億元的產城綜合體,該項目建成后,將直接解決當地2000余人就業、帶動500戶以上個體工商戶創業、讓上萬人走上致富道路,還能集聚旅游、產業等相關企業50余家,使當地GDP和財政收入增加1倍以上。
    在實施產業富民戰略中,我州不僅要實現富民產業“鋪天蓋地”,更要實現富民產業“頂天立地”, 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做特色文章,走品牌之路,努力放大產業富民效益,為農牧民增收奔康提供強力支撐。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的模式和統一風格、統一宣傳、統一監管的運行機制,目前,我州已建成州內康定機場、亞丁機場、海螺溝3個專柜和成都金沙、雙楠、高升橋、貝森路、新南門、廣福橋,以及瀘州重百商場、廣東珠海8個州外甘孜特產品牌店。近20余家州內生產企業與銷售專柜簽訂長期供貨協議,200余種甘孜名優特產品入駐專柜,累計銷售金額達到762萬元。由青藏谷地公司承辦的廣東珠海店,開張當日銷售額即達到24萬余元,許多商品供不應求,人們通過購買甘孜產品進一步加深了對甘孜優勢資源的了解和認識。“圣潔甘孜”專柜已逐漸成為宣傳甘孜的一張名片和流通引導生產,助農增收的平臺。
    叫響“圣潔甘孜”,練了膽子、換了腦子、闖了路子、創了牌子,最終目的是讓百姓掙了票子。把富民產業優化升級的著力點,放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上,從第一產業邁向第二產業,從初加工到深加工,依靠增粗拉長的產業鏈條,提高了農副土特產附加值,壯大了企業,帶富了農牧民,通過企業增效促進百姓增收。甘孜的富民產業產業化正漸入佳境。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在一個個多元富民產業的助推下,我州的優勢生產要素必將競相迸發,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必將充分涌流,我州與全省乃至全國一道實現小康的夢想,終將成真!
     
    
 
  • 上一篇:陽光法治暖民心
  • 下一篇:州氣象局獲全省業務技能競賽團體獎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礼泉县| 定陶县| 柘荣县| 富蕴县| 红桥区| 泽普县| 北安市| 托里县| 清远市| 汪清县| 密山市| 华坪县| 东海县| 惠水县| 昂仁县| 上思县| 南宫市| 泰来县| 开江县| 扶风县| 丰宁| 高青县| 吉安市| 麟游县| 麻城市| 兰西县| 海口市| 舒城县| 凤山县| 吴江市| 柞水县| 蒲城县| 诏安县| 阿克苏市| 陇川县| 聂拉木县| 襄城县| 孟州市| 互助| 交城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