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創 2016年11月29日
——我州東南路片區“六大戰略”現場推進會側記
與會人員在雅江縣八角樓鄉王呷一村奶牛場考察。
與會人員在康定木雅圣地景區考察。
與會人員在理塘甲洼鎮江達村藏香豬養殖基地考察。
■本網記者 鄧安華 文/圖
“產業扶貧,要有門路,要有實實在在的項目,否則都是‘紙上談兵’。”這是參加我州東南路片區“六大戰略”現場推進會與會人員的一致共識。
理塘:藏香豬生態養殖出效益
理塘縣甲洼鎮江達村,離縣城較遠,地處偏僻地帶,資源匱乏。長期以來,村民們除了靠采挖蟲草或松茸掙一點收入外,幾乎沒有其它經濟來源,村民們過著緊巴巴的日子。但是,該村屬半農半牧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盛產青稞、豌豆、馬鈴薯等農作物,素有“理塘的小江南、高城鎮的后花園”等美譽。
全村63戶277人,目前尚有17戶60人掙扎在貧困線上,這也是該縣今年“摘帽”脫貧任務之一。該村村支書曲批是一名退伍軍人,剛回家那幾年,他沒有找到什么合適的工作,成天不知干什么好,家庭經濟非常困難。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養殖生態藏香豬是一個商機,于是他萌發了搞藏香豬養殖的想法,但資金緊缺,要想辦一個藏香豬養殖基地談何容易?當縣、鄉領導知道后,鼓勵他辦藏香豬養殖場,并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扶持。作為村支書的他,不單是想著自己一家人致富,他要帶領全村的老百姓共同致富。經過村委會反復研究,他鼓勵村民們入股,從2011年開始,以集體性質開辦藏香豬養殖基地。村里63戶村民,都參與入股,有錢出錢,無錢出力(投工投勞入股),年底分紅。“由我一家人進行養殖和經營,然后我把銷售利潤的50%拿出來分紅,每戶可平均分到4000元左右。另外,村民們還可以在養殖基地打工掙錢,月薪3000元左右,這樣也可以解決一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曲批對記者娓娓道來。養殖基地整潔的辦公室、完善的圈舍等一應俱全,看著那200多頭健碩的藏香豬,幸福寫滿了他的臉龐。
雅江: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見成效
雅江,地處我州南路雅礱江中上游高山峽谷地區,境內風景旖旎,享有“康巴漢子村”、“中國松茸之鄉”等殊譽。縣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國道“318”線縱觀縣境,該縣成為中國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環線和藏羌彝文化走廊重要組成部分。
長期以來,該縣受地理位置、自然和交通條件的制約,全縣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近年來,雅江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我州“六大戰略”的發展思路,立足縣情,結合實際,探索出了產業扶貧的好辦法。該縣八角樓鄉王呷一村是雅江有名的貧困村之一,按照年初的計劃,全村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于今年底必須全部脫貧,整個貧困村要摘帽。該村地處高山峽谷,村民們平時在貧瘠而有限的土地上種點玉米和洋芋,蟲草和松茸季節,采一點蟲草和松茸,銷售后補貼家用,除此之外,村民幾乎沒有其它經濟來源,他們的生活極其艱難。縣委縣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辦?
“縣上利用少數民族發展基金和宜賓對口產業發展基金共50萬元為啟動資金,為王呷一村組建了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投工投勞參與入股,年底分紅,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該縣扶貧移民局負責人激動地告訴記者。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牟銀友感慨地說,像我這樣的貧困戶,在全村不在少數,既無資金,也無技術,只是靠投工投勞,也可以參加奶牛養殖合作社,還可以分紅,太好了,要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和幫助。他說,自己有木匠技術,可以掙點錢,兒子也大學畢業了,今后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
康定:旅游產業扶貧走出新路子
近年來,康定市始終發揮首部優勢,用好資源稟賦,以打造全國藏區縣域經濟強市、實現首部率先崛起為目標,以推進“六大產業”為抓手,加快率先發展、引領發展和創新發展。
康定,旅游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如何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如何下好旅游扶貧這盤棋?是該市決策者們思考得最多的問題。
該市呷巴鄉俄達門巴村就是一個成功的典范。經過政府搭臺,引進了木雅澤朵公司,開發打造以俄達門巴村為核心的木雅景區。“第一期投資1.2億元,第二期預計投入8000萬元。今年8月景區試運行,2017年正式運營;通過村民資產入股方式,將49套空置的牧民定居房租賃給公司整體開發包裝。通過景區建設,村民脫貧奔康步伐加快。”該景區有關負責人向與會人員介紹說。據悉,2015年,該村村民領取臨時用工工資約36萬元,村集體運輸隊領取運輸費75萬元左右,村集體分紅36萬元,2016年達到85萬元,同時,貧困村民可優先選擇從事景區服務性工作,公司每年出資40余萬元,為170戶727名村民購買醫療保險和適齡人員農村養老保險,解決村民醫療社保繳費負擔問題。這就將經營戶與貧困戶捆綁在一起了,極大地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
這僅僅是我州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六大戰略”的引領下,全州各縣一定會披荊斬棘、砥礪奮進,做出更加輝煌的業績。